近年來,病原微生物耐藥性呈持續增強態勢,致使傷口感染治療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陜西科技大學微生物安全與健康創新團隊在胡梁斌教授帶領下歷經多年科研攻關,通過揭示微生物死亡新機制研發出鐵基抗菌劑,為全球耐藥菌感染防治提供了創新性解決方案。該技術顛覆了傳統抗生素依賴上游靶標作用的局限,突破性地作用于微生物死亡的下游共同途徑。通過Fenton反應靶向微生物細胞膜和DNA實施高效殺菌,從根本上規避了因上游靶標突變導致的耐藥性難題,在病原微生物防控領域實現了從 "靶向治療" 到 "根源阻斷" 的技術革新。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于《Bio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Microbiological Research》《Carbohydrate Polymers》等國際 TOP 期刊,并斬獲 2 項美國發明專利及 4 項國內授權專利。

鐵基抗菌劑的廣譜殺菌機制示意圖
這一技術突破不僅從科學層面革新了抗菌機制,更通過成果轉化切實回應了社會需求。依托創新驅動平臺的政產學研用協同體系,該團隊首次將鐵死亡抗菌機制拓展至皮膚健康領域,成功開發出口腔黏膜感染護理、褥瘡外傷感染護理、肛周皮膚護理三大系列產品,構建起 “精準殺菌-快速修復-長效防護” 的全周期健康管理體系。該成果轉化不僅直接破解了老齡化社會中褥瘡護理、術后傷口感染等民生難題,通過創新醫療產品供給推動大健康產業升級;更以非抗生素殺菌方案為我國基層醫療體系提供技術支撐,在降低耐藥菌傳播風險的同時,為口腔公共衛生事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鐵基抗菌劑在小鼠細菌性角膜炎模型中表現出卓越治療效果,既治愈被感染的小鼠眼球傷口,又有效阻止肺部感染
此次成果轉化是高校踐行 “政產學研用” 融合創新的典型實踐。胡梁斌團隊自 1998 年起持續深耕細菌死亡機制研究,依托學校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改革破除轉化壁壘,實現了從實驗室技術到產業化應用的全鏈條貫通。該技術的落地不僅提升了我校在微生物防控領域的學術影響力,更通過孵化科技型企業、推動相關產業升級,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核稿:孫敏 編輯:劉倩)